本稿來源:《北京商報》
1月10日,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中強調,中藥飲片不實行零差價,其在生產、運輸、儲存中會發生損耗、霉變等,飲片的加成是補償在這些環節中造成的損失。
新版目錄中的飲片不實行零差價
隨著醫改的深入,醫院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是為了切斷“以藥養醫”的鏈條。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在去年曾表示要探索建立聯合招標和價格談判機制,努力擠掉藥品中不合理的價格水分;之后北京正式啟動基本藥物集中采購,藥品價格平均降低30%,但這些藥品絕大部分是西藥,不包含中藥飲片。
部分省市在深化醫改過程中,把中藥飲片也列入了零差價的銷售范圍。在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中,寧波市代表談到中藥飲片實行零差價的不利影響時,王國強強調:“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中藥飲片不能實行零差價。”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中藥飲片將進入醫保,為老百姓提供實惠服務。
中藥飲片補償額度難把握
王國強指出:“中藥飲片不參與零差價的原因在于飲片在生產、運輸、儲存中會發生損耗、霉變等,中藥飲片加成是補償在各種環節造成的損失。”而且如果實行零差價,中藥飲片補償的額度也不好把握,需要因地因時而異。另外,中藥飲片因季節、氣候影響,會豐收也會欠收,藥材價格隨行就市,就會漲價或者降價,補償額度存在相當大的彈性。
王國強在做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總結中指出,中醫藥的整體觀、系統論、辨證論治、治未病等精髓需要中藥飲片的方子來體現。如果實行零差價,將由醫院承擔流通環節造成的損失,會挫傷藥農生產的積極性,這將影響中醫藥獨特優勢的發揮。中藥飲片一定要保證好的質量,好的中醫有好的方子,有好的方子沒有合格的中藥飲片,療效就無從談起。
新版藥物目錄中成藥將增加一倍
在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中,許多參會的業內人士都認為,醫改是中醫藥事業大發展的關鍵,應全力推動中醫藥在深化醫改中的作用。《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報告》中指出,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和基層運行新機制,要繼續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做好基本藥物目錄中藥品品種調整工作,各地要做好本地基本藥物目錄的增補工作,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
王國強透露,舊版基本藥物目錄中有102種中成藥,2013年新版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中成藥將增加一倍。進入新版基本藥物目錄的中藥飲片要增加,國務院承認的中藥飲片都將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解讀《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報告》
關鍵詞
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王國強在做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總結中表示,要實現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中西醫并重。《報告》指出,要推動中醫藥在公共衛生發揮作用,落實好已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支持各地探索中醫藥納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參與重大疾病防治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的機制,推進中醫醫療機構應急能力以及中醫藥防治新發突發傳染病應急體系建設。
中醫藥確有療效的臨床實用技術在衛生應急工作中具有簡便易行的優勢。長期以來民眾對中醫形成片面認識,認為中醫是慢郎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傅延齡曾對記者表示,“中醫在治療小兒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療效很好”。
中醫藥事業國情調研組執行組長陳其廣認為,現在醫改進入深水區,隨著醫保種類的增加、參保人員覆蓋面的擴大,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利于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眾負擔得起、財政可持續保障、中西醫并重的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和醫療衛生發展模式,實現人人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關鍵詞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報告》指出,加強公立醫院特別是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聯系與指導,推動中醫醫院與綜合醫院改革同研究、同實施、同監督檢查。要就中醫醫院的補償機制以及支付方式改革等重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專題研究,加強探索,完善政策。
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局長張重剛表示,目前中醫藥面臨生存發展和規范管理的雙重任務,河南部分縣級中醫院基礎設施薄弱,縣級中醫院的床位不到同級綜合醫院的1/3。縣級醫院人才缺乏,基層醫院深入醫改的配套工作需要探索,有的缺乏可操作性。
王國強認為,提升中醫藥基層服務能力需要解決人才問題,建立基層中醫藥人才培訓基地,提高服務能力。對于農村中有一技之長的鄉村赤腳醫生,國家可通過特殊的政策對其進行培訓,使其進行合法行醫。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邵湘寧認為,中醫人才培養應該有獨立的機制、合理的指標。
重慶市衛生局副局長方明金指出,老百姓對于治療未病、陰陽失調的說法不懂,需要有現代醫學語言來使中醫學術語言通俗化、現代化。
關鍵詞
深入醫改需要軟環境
中醫藥的發展需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進行研究,中醫藥的發展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文化建設。《報告》指出,加快推進《中醫藥法》立法進程,力爭盡快提交全國人大審議。與會專家認為,遵循中醫藥自身規律的法律出臺對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要。
《報告》指出,探索構建中醫藥核心價值體系,挖掘、整理和研究中醫藥文化內涵、核心理念,凝練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和職業精神。進行中醫藥以人為本、崇尚和諧、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倡導大醫精誠的職業道德,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有助于建立中國特色健康文化,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有助于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發揚和發展。
中醫藥深入醫改,發展獨特優勢,這些需要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推動,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趙靜表示,2013年北京亟待建立國字號的中醫藥博物館,以弘揚中醫文化。(劉亞力)